溶劑稀釋型防銹油的分類
發(fā)布時間: 2012-8-22 14:00:11
溶劑稀釋型防銹油涂覆于金屬表面后,溶劑便自然揮發(fā)掉,形成一層均勻保護薄膜。使用溶劑大都為石油溶劑如汽油、煤油等。有機溶劑如苯、二甲苯、香蕉水、丙酮、氯化烴等由于有毒性,并易引起火災(zāi),不便使用。
成膜材料為不揮發(fā)性組分,當(dāng)溶劑揮發(fā)后留下的成膜劑將完整、均勻地附著在被保護的金屬表面,起到暫時性保護防腐蝕的效能,膜的厚度主要取決于成膜材料在油品組分中占的比例,若成膜材料為瀝青、油溶性合成樹脂,則溶劑揮發(fā)后形成的膜為硬膜,一般不粘手,不粘塵埃雜質(zhì),是抹、擦不掉的透明或不透明薄膜,但又不同于漆,在石油溶劑如汽油中很易清洗掉;若成膜材料為油脂,如羊毛脂及其衍生物、蠟、凡士林、氧化石油脂及其鋇皂,則溶劑揮發(fā)后形成的膜為軟膜,即油膜比較軟,能擦抹掉。當(dāng)前在朝著薄層油的方向發(fā)展,即以適當(dāng)?shù)臉渲瑸槌赡?,使之成為薄層、透明、高效的軟膜防銹油。
在國內(nèi)GB 4879-1999表附錄B2中,溶劑稀釋型防銹油分成四類:1號為硬膜,主要用在重負(fù)荷機械管、軸等,適用于室內(nèi)和室外的長期封存;2號為軟膜,適用于室內(nèi)長期封存。3號為水置換型軟膜,即溶劑揮發(fā)后,在金屬表面留下的是脂狀或油狀膜,目前多選用蠟、潤滑油作成膜材料,亦可引入某些堿性的高分子材料,適用于室內(nèi)金屬制品的防銹;4號為透明、不黏性膜,有4h指觸干燥,24h不黏著,膜厚只有50μm,4號選用能被石油溶劑很好溶解的樹脂作為成膜材料,并有透明性質(zhì)量要求。PF產(chǎn)品多可用于五金、工具類產(chǎn)品。使用時,一般都不需要將油膜去除。
溶劑稀釋型防銹油既要有良好的滲透性性并兼顧對各種金屬的腐蝕性。
防銹性包括濕熱、鹽霧、耐候及包裝儲存四種,1號由于用于室外暴露狀態(tài),所以未有包裝儲存試驗。而2、3,4號則是用于包裝后室內(nèi)儲存用,根據(jù)油膜膜厚50μm、25 μm、15μm其儲存期分別為360d、180d、90d。
作為室內(nèi)包裝儲存是最切合實際的狀態(tài),但卻時間不長,365d即為一年。多選用濕熱試驗和鹽霧試驗,從市場上典型防銹油品看,濕熱試驗一般可以通過,但鹽霧試驗是比較難通過的,這不但取決于抗鹽霧良好的緩蝕劑,還與成膜劑相關(guān)。至于耐候性試驗,是適合室外有效的1號。
溶劑稀釋型防銹油品閃點是一個重要指標(biāo),4個品種閃點要求為不低于3 8℃,這大致相當(dāng)于普通煤油的組分,閃點低雖有相對容易干燥之好處,但卻帶來了極大的安全隱患。在REE-2中卻規(guī)定了閃點低于7 0℃,即為安全。由于REE-2類油品膜厚只有15μm以下,一般認(rèn)為是以滑潤油為成膜材料,其膜可以是油狀態(tài),所以即使溶劑還有相當(dāng)部分殘留,由于油膜滾動、滲透性好,所以也不會影響防護放果。這是軟膜溶劑防銹油品的優(yōu)點。
溶劑揮發(fā)后,防銹油膜的可去除性能即除膜性也是一實用指標(biāo),從指標(biāo)中也可看出綜合防銹性能與膜可去除性之間的矛盾。其中REE類最容易去除,但油膜亦最薄,而且沒有鹽霧試驗要求。由于去除方便,多適用于有良好包裝條件的精密產(chǎn)品,因為這類產(chǎn)品不允許有殘留,否則影響整個產(chǎn)品的清潔度。
在實際使用中,另有一類溶劑稀釋型軟膜防銹油品,其膜厚在7-8μm,其另一特征是半軟膜,外觀呈蠟狀,在使用前一般亦可以不用清洗去除。
本文參考《清洗劑、除銹劑與防銹劑》一書。
常見問題
相關(guān)鏈接